C114讯 11月22日消息(苡臻)在日前召开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发表题为“提升新质生产力: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制造”的主题演✅讲。
他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效的学习和泛化能力、能够根据所处的复杂动态环境自主✅产生并完成㊣任务的智能体具备自主的感知、认知落地卧式镗铣床、决策、学习、执行和社会协作等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算力,网络通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性能提升的精密仪✅器设备,可以获取多源和超细㊣颗粒度数据,产生指数级增长的大数据。这需要聚焦复杂系统的精准智能,着力解决内嵌领域知识的复杂大数据小尺度数理(知识)表征、复杂大㊣㊣数据跨模态时空介尺度建模与动态知识发现、以及时空演化系统大尺度突发事件㊣精准分析与系统学习三类科学问题。
与此同时,以新一代技术推动的“新制造”成为各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所面临的新格局。我国强调新一代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呈现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互联与协同三大趋势。
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应该如何与新一代智能制造更好匹配,来提升新质生产力?郑志明表示,要实现两㊣者融合,本质上需要解决“端网”融合的问题,“端”和“网”缺一不可,协同发展。“端网”融合问题发力㊣点在✅于“智能化”。
而“端网”融合问题首先要打造制造强“端”,工业母机的智能化是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先决因素和重要体现,而高端数控软件与高档数㊣控机床是工业母机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智能制造时代,数控技术以CAD/CAM/CNC等工业软件为代表,并呈现一体化趋势。
随后,郑志明分享了其团队基于流线场共轭映射的自由曲面高精度数控加工新方法,并且这个创新点构建了智能系统理论嵌入CAM-CNC全制造过程的通路内嵌力学流场规律的自由曲面一体化智能加工范式数控加工方法。“团队自研智能数控软件的实践证明,智能化技术和制造核心技术可以进行✅深度融合。”
演讲最㊣✅后,他指出,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经历和正在经历三个重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进行工程创新,实现立国战略,解决一穷二白困局,实现✅从无到有,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12年,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大国战略,解决工业基础全面落后困局实现国家技术和工业能够赶上先㊣进水平,实现跟随和并跑;第三阶段是2012年到现在,进行基础创新,要实现强国战略,在若干关键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核心是建立现代技术科学体系。
“要想做好㊣基础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将现代科✅学与现代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我㊣国完备的现代技术科学体系。只有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在强国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